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营山边境观音阁的故事

    信息发布者:司国民
    2017-02-14 15:20:58   转载

    渠县龙凤乡观音阁村(渠县龙凤乡位于渠县西南部)与营山县四喜乡、七涧乡,渠县清溪、麻柳乡交界,平均海拔1400米,最高点1582.8米,是座由平地突起的群型山(分别由锺鼎罐(山名)、观音阁坪、甘家山、烟敞沟、牛角堰、北门、大东门、郭家山、龙显沟、岗家坪、高百嘴、黄茅岭)等组成,从山底仰观实为陡峭,当你蹬上山巅漫步远眺即有一揽众山小之感。

    观音阁坪约有3平方公里,坪下山谷间有小型水库两座,可自流灌溉田土几千田;山上有自然景观奇石、险境无数,其中,石牛、石虎、九节龙(形象化岩石)、壶尔岩(山洞)、天心桥,地心桥,丫口石等,群山四周依山建有多处寨门(无从考证建于何年代)。

    早年山上有寺庙数座,其中,坪上“观音阁”香火最盛,(此山便是因此而得名),历代寺内住僧侣死后埋于此山,坟墓仍在,但墓室已空,碑文清晰完整,可作考就。新中国建国前,寺内僧侣众多,占有良田百亩;寺院分上、中、下殿,三殿宽敞宏伟壮观,前殿外有大石板砍坝,坝前塑有巨石狮一对,人们站立在坝前眺目远望可及数十里。

    土地改革时期僧侣遣散,土地、房产分配给无田产农民。土地改时期寺院内所塑菩萨等一切均以捣毁,仅上、中殿分配村民居住并组建一个生产队;下殿当时作为生产队集体保管室,在文革期间被当地一个干部私自撤走;石狮一对在文革期间以破四旧推倒埋于土中。

    被遣散的僧侣有两人留在当地务农,划定成份为地主,一位姓贾、一位姓罗,均死于文革期间。该处有良田一块属营山县,原因是庙上有一和尚不安分与山下一女子私通生有一子,庙上即划拨一良田供养该母子(该母子户籍属营山县),该母子后与还俗僧罗某成为一家。

    近山上另有宝竺寺、炖草寺、白岩寺、云谷寺等,均在土改及文革时期被毁。从大东门上山穿过山寨门上去有一小庙,庙内上有一奇石,此石形像似龙之头,取名为龙头石。

    >>>>

    美丽的传说

    此山后有一天然形像似石虎,山前有一天然形像似石牛,传说石牛吸得天地灵气,修得活动之身,石牛常在夜间出没于农田之间,啃食庄稼,当地村民盛怒之下击断一腿后站立于大东门坎下石台之上,传说风吹、人可摇动(此石牛在文革期间有多事之人将其推倒,毁于一旦,细想起来令人实感惋惜)。当地老人呤唱给小孩的儿歌有:石牛对石虎藏黄金银子二万五,若是有人识破了(宝藏),田地可买到重庆府。

    当地还流传有“薛仁贵数山包”的美丽传说,传说唐朝名将薛仁贵当年曾带兵经过此地,因长年征战,积劳成疾,重病在身,自知不久于人世,皇帝降旨准许其所愿,便坐于此山巅,数所能见到的山包,如数到一百,便建京城于此,当他数到最后一个山包时,却仅有99个,在将死之时,才发现自己所坐之山包未数,急火攻心,吐血不止,用脚猛蹬脚下巨石,巨石随之而裂,并仰天大喊三声,天啊……,为何对我不公啊,天若无公理,河水都该倒流三十里。

    薛仁贵终以遗憾而终。被蹬裂之巨石便为“丫口石”,巨石至今还矗立于悬崖之上,开口约有一尺余宽,另一半突于半空,摇摇欲坠,经数千百年风霜雪雨,仍固若磐石;山下有条小河由东向西倒流数十里名为倒流河(以此地名为倒流河沟)。传说留下的风景区有薛仁贵坟、薛仁贵战袍(山坡)。薛仁贵坟实为一古墓所在,具体真过无从考就,此地充满神秘,传有门48道,内机关重重,暗井遍布。

    传说有一胆大石匠,曾打开石门两道,在进入第三道门后,便再无法进入,以后便无人再进。薛仁贵战袍为一植被,长于光滑巨石之上,由春至秋植被丰满盈,郁郁葱葱,远望酷似古之将军所披之战袍。倒流河由东向西倒流数十里,清澈之水常年不干涸,山洪期甚为壮观。

    >>>>

    险境奇石鬼斧神工

    自然景观奇石天心桥、地心桥,一上一下,天心桥位于山脊之上,犹出石桥,横夸两边,而地心桥悬挂于悬崖之侧,看上去更加雄伟壮观,真是惊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之效。

    自然景观奇石天心桥、地心桥,一上一下,天心桥位于山脊之上,犹出石桥,横夸两边,而地心桥悬挂于悬崖之侧,看上去更加雄伟壮观,真是惊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之效。

    雄伟壮观的九节龙(崖石),横亘于大东门上的巨石山脊,高数十米。龙头龙嘴至龙尾共有九节而得名,龙嘴朝向山下,相传此龙可保地方安灵,终年挂红及香火不断。此处另有一光灵石壁,石壁上有一孔穴。此石壁可保婚后久不育之男女早生贵子,所以终年挂红及香火不断,求从保佑者焚香后将石块投掷于灵壁孔穴之中,但往往半天难以掷中,或有过路之人在此休息以此嬉戏取乐。

    壶尔岩洞(山洞),洞口向着龙凤场方向,洞高数十米,在数里之外可仰望观之,洞外数十米之外两侧分别建有坚固的墙寨,洞口建有高大墙门,洞内可容上百人,分左中右厅,洞内留有不知何年修建之石灶、石舂和修建楼台痕迹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